委员建言献策 助力江西发展-米乐平台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委员建言献策 助力江西发展

编辑: 韩苗来源: 经济晚报2023-01-10 19:30:12

​​  1月10日上午,在政协江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省政协副秘书长,民革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景德镇市政协副主席熊彤;省政协副秘书长,农工党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景德镇市政协副主席林凯;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省委会副主委、宜春市政府副市长兰亚青;省政协委员,省总商会副会长、南昌市创奇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省文;省政协委员,民盟华东交通大学委员会主委、华东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院长、科研处处长耿大新等政协委员围绕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让历史文化街区成为“聚宝盆”

  历史文化街区既是蕴含独特文化的地理空间,更是人们追寻城市记忆和开展文化旅游消费的高地。我省是文化大省,先后公布了82片历史文化街区,总数位列全国第四。南昌万寿宫、景德镇陶阳里等历史文化街区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已经成为广大群众的网红打卡地,在提振消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有些历史文化街区在传承文化、拓展消费方面还存在不足。熊彤建议,要赓续城市文脉,拓展消费空间,让历史文化街区成为“聚宝盆”。

  “部分历史街区未能较好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文化体验场景少,消费体验亟待改进。”熊彤认为,应推动文旅融合,让历史文化街区“活起来”,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讲好街区文化故事,通过开展民俗文化展演等活动,充分利用5g、vr、ar等数字化表现形式,解锁时下文化消费新趋势、新玩法、新体验,赋予其“文化芯”“科技核”“时尚潮”,使之成为活态文化、动态文化。

做优做强做大锂电产业

  近年来,我省锂电产业快速发展,已形成新余、宜春、赣州三大锂电产业集群,打造了从上游锂矿开采到中游电池材料生产和电池制造,以及下游新能源汽车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但仍然存在锂矿资源供应不足、矿山资源整合难度较大等问题。对此,林凯建议,加快锂资源综合利用,做优做强做大锂电产业。

  林凯认为,锂矿开采资源利用率偏低,有的企业技术装备落后,直接出售原矿或初加工产品,有的企业采富弃贫、大矿小开,存在资源浪费现象。因此,他建议尽快出台指导意见,明确探、采、选、冶全过程的管控规范。协调大型锂矿企业与重点锂电企业开展合作,全力保障资源供应,优先满足我省头部锂电企业的生产需求。组织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研攻关,加快锂资源深度利用。

  “目前锂云母矿选的尾渣大部分为高纯度云母,适合特种玻璃和单晶硅的生产。”林凯表示,为此,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填空式招商,加强矿尾渣的综合利用,推进单晶硅、特种玻璃和光电管制造等相关大型企业入驻江西,推动我省锂资源优势转化为锂电产业发展优势。

让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当前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商务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省在提振消费上仍存不少困难。对此,兰亚青表示,要打好促进消费“组合拳”,让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兰亚青建议,应多措并举加大救助中小微企业,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到位,以减轻中小微实体企业运营压力。继续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对于个转企、企升规的重点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税收返还或减免。

  同时,继续支持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延长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至2023年底;持续推动景区门票、住宿、餐饮及景区索道、观光车等费用下降,快速复苏旅游消费市场;继续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下调个人消费贷款利率。

  “为扩大消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在销售渠道上还需增加直播带货、电子商贸等新业态新模式。”兰亚青建议,如引导老字号企业运用网红带货和实体现货并行促销,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进一步完善促销服务举措,推进商业消费快速恢复增长。

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近年来,由于疫情和外部环境冲击,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发展预期偏弱,信心有所不足。对此,李省文表示,要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民营企业数量多、活力足、潜力大,是恢复经济的重要力量。”李省文说,“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营经济,但在实际落实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获得市场要素、市场准入方面仍然面临一些制约因素。”

  因此,李省文表示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实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加大对不公平对待民营企业典型案例的曝光查处力度,不断提升全社会对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的认同感。

  “要用创新举措支持民营企业做优做强做大。”李省文认为,要注重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定策施策,在谋划制定涉企政策时,关注政策的内容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等,增强企业对惠企政策的信任度。特别是在企业比较关注的融资、用地、人才等方面,加大个性化服务力度,让政策落实起来更接“地气”。

​高质量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初步构建了具有江西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2022年,我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位列全国第16位,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但当前我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与周边省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同时,科技创新平台运行机制不够灵活、运行经费不足等制约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对此,耿大新建议,要加强不同类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平台考核激励机制,高质量推进我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耿大新表示,应围绕我省“2 6 n”产业、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等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和关键难题,在稀土科技与材料、特色矿产科技与材料、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性能检测与保障等领域重组及培育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高端研发平台,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成果应用及产业化,从源头提升科技成果供给质量。

  同时,建立全省科技创新平台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把科技投入增幅、科研成果质量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纳入考核指标,重点奖励原创性、突破性、引领性、支撑性的重大科技成果。

  (全媒体见习记者熊嘉  刘紫薇)

网站地图